奴来到父亲的书房。礼部尚书苏大人,一身儒雅,正在临帖。他并非不苟言笑之人,见到女儿,立刻放下了笔,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。
“回来就好。”他没有问那些俗务,反而指了指墙上的一幅画,“还记得吗?这是你十岁时画的《春江图》,笔法稚嫩,为父却一直挂在这里。”
婉奴看着那幅画,眼眶一热:“女儿记得。”
“为父知道,把你送进王府,是委屈了你。”苏尚书轻叹一声,“但当年,你对王爷的心意,我与你母亲都看在眼里。与其让你将来嫁给一个不相干的人郁郁而终,不如让你去那个你心之所向的地方。好在,王爷是明主,更是重情重义之人。自他登基,恩赏苏家,追封你祖父为文恪公,又提拔你兄长文彦在翰林院任职,这份恩典,我苏家没齿难忘。你如今在府中,身份尊贵,为父也就安心了。”
“父亲,”婉奴为父亲续上茶,声音坚定,“女儿从未觉得委屈。能为爷分忧,能为家族尽孝,是女儿的荣耀。”
苏尚书欣慰地点点头:“你能这么想,最好不过。王爷行事,确有雷霆之威,亦有春风之暖。你在府中,要多与晴儿相互扶持,你们姐妹同心,才能更好地为王爷打理后宅。”
当晚,苏府设宴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婉奴的兄长苏文彦席间对她敬酒,言语间满是感激:“多谢妹妹在王爷面前为苏家争光,若非王爷提携,为兄如今还在国子监苦熬呢。”
婉奴笑着饮下,家的温暖,让她几乎要醉倒在这片刻的安宁之中。
---
第二日,苏府更为热闹。林尚书一家,带着晴奴,应邀前来相聚。
两家的马车在门口相遇,婉奴和晴奴几乎是同时从车上下来,四目相对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。她们上前,紧紧相拥。
“姐姐,看你这气色,苏伯母定是给你炖了不少好东西。”晴奴打趣道。
“你也不差,我看林伯母把你养得愈发水灵了。”婉奴笑着回敬。
两位夫人看着女儿们亲密无间的样子,相视而笑。苏尚书与林尚书则并肩走入厅中,这两位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,此刻只是为女儿的归来而高兴的父亲。
宴席设在花园的水榭之中,男人们在外间谈论朝政,女眷们则在里间说着体己话。
苏尚书抚须道:“林兄,如今看来,我们当年的决定没有错。王爷雄才大略,又有仁君之心,实乃社稷之福。”
户部尚书林大人则要实际得多,他端起酒杯,眼中精光一闪:“何止没错,简直是此生最正确的一笔投资。王爷登基后,不仅让我林家满门荣耀,更是将我那不成器的侄儿都安排进了兵部历练。如今,晴儿在王府地位稳固,我户部行事,也比往日顺畅百倍。这都是王爷的恩典,也是女儿们用心的结果。”
里间,苏夫人拉着晴奴的手,心疼地说:“好孩子,你在王府要掌管那么大的家业,定是辛苦了。”
晴奴的母亲林夫人则笑道:“姐姐过虑了,我们晴儿啊,从小就爱摆弄算盘,算账管家是她的乐趣。我只怕她性子太直,在府里得罪了人。”
“母亲放心,”晴奴自信一笑,“女儿省得。再说,有婉姐姐在,我们姐妹俩,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,什么事摆不平?”
婉奴也笑着点头:“正是如此。府里的奴才们都敬畏我们呢。倒是有些小妖精,比如那个丰奴,天生的媚骨,总想着法子勾引爷,不过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。”
她们二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聊起了府中的琐事,那份亲密与默契,是外人无法介入的。她们是最好的姐妹,也是最坚固的同盟。
---
林府
在苏家盘桓一日后,晴奴回到了自家的户部尚书府。
与苏府的温文尔雅不同,林府的每一处都透着一股严谨与精明。晴奴的父亲林尚书,在他的书房里见的她。他的书房没有字画,只有一排排的书架,上面满是卷宗和账册。
“回来了。”林尚书言简意赅,指了指桌上的一本账册,“这是今年秋税的初步核算,你看看。”
晴奴并不意外,她拿起账册,纤细的手指在上面迅速地划过,很快便指出了其中两处数据的异常:“父亲,这两笔江南漕运的耗损,比往年高了近一成,事出反常,恐有猫腻。”
林尚书眼中爆发出强烈的赞赏:“好!不愧是我的女儿!你的心思,比户部那些老油条还要缜密!此事我已在查。王爷将王府交给你打理,果然没有看错人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缓和下来:“晴儿,为父知道你聪慧,但也正因如此,你要比旁人更懂得收敛锋芒。在王爷面前,你的聪慧是你的资本;但在后宅,有时候,温婉比锋利更有用。这一点,你要多学学婉儿。”
“女儿明白父亲的教诲。”
傍晚时分,晴奴陪着母亲说话。林夫人不像苏夫人那般多愁善感,她拉着女儿的手,句句都是实在的关切:“王爷赏的玉镯,要日日戴着,这是体面。府里的开销用度,要记好账
好版主